這幾天不少人心情既沉重又哀傷,在肺炎疫情緩和、春暖花開的四月天,倏忽迎來生離死別,一丁點準備也沒有。
告別是,儘管準備得再多再周延,都沒辦法接受或習慣的事。何況是這樣的意外,措手不及、猝不及防。
像《我家的故事》觀山壽一時隔20多年返家,也像觀山壽一(物理上的)再次離家。
面對出走多年的大哥壽一,起初妹妹舞、弟弟踊介不免抵抗,在父親壽三郎病重將倒的艱難時刻,壽一不懼所有障礙肩負起凝聚整個家族的責任,插曲不斷的旅行、送老人公寓的決斷、分家登門來的挑戰,甚至爸爸病危,所有人心神不寧的時候,他有條有理超前佈署各種細節。
「因為我是長男。」
--
這部作品的製作金三角:製作人、編劇、導演,2000年合作《池袋西口公園》時分別是33歲、30歲、31歲。20年來肯定經歷過親友別離、長輩照護,或是身體狀態慢慢走下坡等經驗,因此處理戲中這些轉折或荒誕,都隱含著一種人生已達某階段而產生的成熟及老練,平穩與淡然,連角色飽滿的情緒都不走大鳴大放狗血風格。
在妹妹長年忍受父親不公平待遇,異母的弟弟承擔長期家務家業,親弟弟暗戀失敗,情緒爆發,造成整個能劇大家「觀山流」將分崩離析時,壽一一邊處理兒子監護權,一邊練習摔角能劇,又一邊努力扛下身為長男的責任。
「因為我是長男」講來是那樣自然而然,雲淡風輕。
觀山壽一所述說「我家的故事」,因為他,觀山家的故事得以繼續。我們也因為他,感覺冬季日劇特別暖心。
--
我很喜歡壽一第二回引退賽出門前,特別回來和父親打氣的段落。儘管父親依然說著他要看綜藝節目,不看摔角比賽,那卻是父子之間極為珍貴的交流,也是重要的救贖。
無常之所以為無常,便是因為無法預知,我們能行動的只有當下,而在當下的瞬間若有得選擇,別忘記「取」的勇氣,「捨」的大器。
告別不可能沒有遺憾,但好好告別能讓美麗回憶抗衡這些遺憾,陪伴我們午夜夢迴後繼續安然入睡。